进一步解放思想,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(权威访谈)

2020-09-09 17:57:14  来源:
分享到:
今年年初以来,哈尔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要成果,上半年,全市经济复苏步伐逐步加快,粮食生产克服旱情和台风等不利因素,预计粮食总产将提高到300亿斤左右。哈尔滨是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?下一步如何加快振兴发展?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委常委、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。

  记者:我们了解到,上半年哈尔滨市先后经历两轮疫情,受冲击时间更长,做好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工作的压力相对更大,当前哈尔滨经济运行情况如何?

  王兆力:受疫情影响,今年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极不寻常的开局。特别是4月9日,全市在46天无新增本土病例之后,再次出现境外输入病例关联的本土聚集性疫情,直至5月19日才实现“双清零”。前后两轮疫情冲击,给哈尔滨经济复苏带来了更大压力。

  面对严峻复杂形势,我们坚持“两手抓、两手硬”,全力做好“六稳”工作,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、复商复市、复学复课,积极落实纾困惠企和激发市场活力等一揽子政策,尽最大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。

  总体看,上半年全市经济复苏步伐逐步加快,生产稳中有升,需求逐渐回暖,主要经济指标虽然还没有实现由负转正,但降幅逐季、逐月收窄,二季度明显好于一季度,向好态势持续巩固。经济形势逐步向好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生产和投资呈现良好势头,工业生产企稳回升,截至7月末,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,其中,7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3%;二是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恢复,归集30亿元建立中小企业稳企稳岗基金,受益企业1.8万户(次),减免企业养老、工伤、失业保险费33亿元,新登记市场主体6.7万户,总量突破90万户;三是先行指标持续向好,1—7月,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.8%,增幅高于上半年2.1个百分点,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(PPI)同比上涨0.3%。

  记者: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,今夏以来,东北部分地区遭遇了较大旱情和台风,哈尔滨农业生产是否受到了影响,今年的粮食生产形势如何?

  王兆力:哈尔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。2019年,哈尔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69.5亿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.8%,粮食产量285亿斤,生猪出栏量322万头、27.5万吨,农业发展贡献、第一产业增加值以及在经济总量中占比均居省会城市前列。

  在今年哈尔滨备春耕生产的重要时期,受疫情影响,人员流动、物资运输、农资下摆一度受阻。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“越是面对风险挑战,越要稳住农业,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坚持科学防疫,加强工作调度,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支持,高效组织农资货源,加快农资下摆到户,及时开展农技指导,确保适时播种。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131.2万亩,其中,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97.6万亩,比上年增加51.6万亩。

  今年哈尔滨部分地区遭遇了旱情和台风,但对全市影响不大,灾情影响程度与往年大体相当。长期以来,我们在农业生产中总结了一句话,“(农历)七月十五定旱涝,八月十五定收成”。目前,农作物长势普遍良好,苗情好于去年同期,(农历)七月十五已过,后期如果没有重大自然灾害,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,预计粮食总产将提高到300亿斤左右,基本达到综合产能最好水平。

  要树立大的食品安全观。猪肉是重要的副食品,在食品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。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稳定生猪生产、保障市场供应的部署要求,狠抓生猪产能恢复,今年上半年,全市生猪存栏量达到226.6万头,出栏量达到207.1万头,同比分别增长10%和9.6%,基本恢复到常年同期生产水平。我们在有效保障本地市场供应的同时,加快建立冷鲜肉品流通配送体系,积极向省外支援外销生猪及猪肉产品,截至8月底,已外销生猪20.3万头、猪肉产品11.8万吨,为稳产保供作出了贡献。

  记者:对冲疫情影响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重大项目建设是“压舱石”,哈尔滨是如何多渠道挖掘潜力、尽快形成新增长点的?

  王兆力: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,今天的投入结构就是明天的产出结构。我们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对冲疫情影响、加快经济复苏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,坚持盘活存量与引入增量并重,尽快形成新增长点。

  一是紧盯项目前期。打破思维定式,出台《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强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工作方案》,制定前期、新开、续建项目清单,明确项目问题协调办理途径,建立“首席服务员”工作机制,强化项目开工、复工服务保障,协调解决项目开工、复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上半年,全市开工、复工省、市重点产业项目236个,开工、复工率由一季度的22.4%提高到70.4%。

  二是加强要素保障。深化市级领导产业项目包保、集中会办等工作机制,定期调度、专班推进,制定分产业的行动计划,纵向落实到区县(市)、横向分解到部门,明确责任、挂图作战,确保每个项目有人管、每笔投资有人盯。上半年已帮助四川航空、上海圆通速递、腾讯科技等多家企业解决问题21个。

  三是狠抓招商引资。疫情发生以后,我们迅速把招商引资的工作重心从“线下”调整到“线上”,全面推行“不见面”招商新模式,确保招商信息不断、项目洽谈不断。上半年,全市共签约省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8个,比去年同期增加15个。深哈金融科技城、万科中俄产业园、恒大生态未来城等一批大项目签约额都在200亿元以上。

  记者: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、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,哈尔滨的振兴发展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关注。哈尔滨市委、市政府在全面落实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工作任务的同时,还将采取哪些举措,进一步加快振兴发展步伐?

  王兆力:我们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新发展理念,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进一步解放思想、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,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、效益更好、结构更优、优势得以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子。

 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近几年,我们始终坚持抓发展必须从环境抓起、抓环境必须从作风抓起,持续整顿作风、优化环境,干部作风、营商环境持续好转,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。2019年,哈尔滨被国务院列入“真抓实干”成效明显予以激励支持的地方名单;今年5月,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委托开展的全国32个重点城市网上服务能力评估中,哈尔滨排在第六位。

  二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。哈尔滨有对外开放的城市基因,特别是哈尔滨新区和中国(黑龙江)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批复建设以来,我们充分释放“双区驱动”效应,加强制度创新,探索形成一批在全市、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。我们将以更大气魄、更大格局、更大手笔,以新区、自贸试验区为样板,在全市范围进一步拓展改革开放,高起点布局高端、高新产业,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,推进哈尔滨高质量发展。

  三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。我们将结合编制“十四五”规划,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,以创新驱动为内生动力,进一步推动绿色农产品深加工、先进装备制造、现代生物医药、特色文化和旅游4个主导产业提档升级,促进信息、新材料、金融、现代物流等4个优势产业提质增效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尽快形成多点支撑、多业并举、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。发挥哈尔滨科教资源丰富、科技实力突出的优势,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,努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制高点。

 
(责编:admin)